脾胃病研究专题

  • 国医大师李佃贵基于浊毒理论运用角药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高颖;轩莹欣;杨柳;王绍坡;杨玥玮;马阳阳;张志亮;游佳璇;段林雨;陈楷今;李佃贵;

    探讨李佃贵教授基于浊毒理论运用角药论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李佃贵教授临床常从“和、散、攻、益”论治UC,灵活运用角药,广藿香、佩兰、茯苓健脾除湿,黄芩、黄连、葛根清热祛湿,木香、槟榔、芍药调气和血,红花、丹参、川芎活血祛瘀,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解毒抗炎,全蝎、蜈蚣、水蛭以毒攻毒,黄芪、山药、阿胶益气养阴,肉豆蔻、五味子、补骨脂补脾固肾,以知常达变,辨证施治;未病先防,防止传变;相互协同,提高疗效;守正创新,发展浊毒理论为用药特点,着眼整体,病证结合,常获良效,为UC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并附验案1则。

    2025年05期 v.20 849-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巴瑞特食管的关键基因及潜在中药预测

    易柳凤;陶思羽;李萌;丁媛;王少丽;刘震;

    目的 利用GEO数据库借助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巴瑞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BE)的关键基因,并预测潜在治疗中药。方法 在GEO数据库中选取GSE26886和GSE39491芯片,使用R软件、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筛取BE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DEG)进行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并采用另一个数据集GSE13898进行验证筛选关键基因。最后用Coremine Medical、CTD数据库预测BE关键基因对应的中药及有效活性成分。结果 筛选出1031个DEGs,富集分析主要与表皮皮肤发育、肽酶与内肽酶活性的调节相关,通路涉及炎症介质调节TRP通道、蛋白质消化和吸收、胃酸分泌等。关键基因为PECAM1、CALML5、PPARG、APP、SOX9、IL1A,共6个。预测的潜在中药的主要功效包括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益胃生津,与BE病机相符,中药有效成分包括白藜芦醇、姜黄素、屈大麻酚、槲皮素、叶酸、没食子酸等,与疾病BE及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EAC)相关。结论 筛选出6个BE关键基因,预测用于治疗BE的潜在中药,可为研究BE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期为临床防治BE、抑制食管“炎-癌”转化提供新线索。

    2025年05期 v.20 85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 基于“脑-肠-肠道微生物群轴”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病机及治疗思路

    富苏;徐晴;张智玺;李中玉;温艳东;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功能性腹泻,“脑-肠-肠道微生物群轴”(Brain-gut-microbiome轴,BGM轴)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肝郁脾虚证是IBS-D中医基本病机。在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相互印证下,肝郁与脑肠互动异常相对应,而肠道菌群失调是脾虚证现代生物学基础之一;BGM轴异常高度吻合IBS-D肝郁脾虚的病机特点。疏肝健脾法作用于BGM轴,是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的基本治则。

    2025年05期 v.20 86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 基于“六郁”理论探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辨证治疗

    李泽伦;王晓鸽;许二平;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是一种身心性胃肠道疾病,“六郁”理论契合其病理特点。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观察,从多层次阐释IBS-D的病机演变过程,认为“六郁”为其核心病机,提出因“郁”致病是IBS-D的发病基础,病“郁”互动是IBS-D发病的核心环节,病“郁”致虚为最终过程。基于此病机,将疏解“六郁”作为基本治疗思路,调气为先、健运中州、固本培元为核心治法,建立以“六郁”为核心的辨证治疗体系,为IBS-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2025年05期 v.20 870-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 从“凡土脏取决于胆”议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和治疗

    韩一蔓;王笑琳;汪鑫;王小嘉;张玉峰;

    文中从“凡土脏取决于胆”理论为切入点,以胆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发病的关系为着眼点,认为胆与IBS-D的关联性更强,并参与人体消化、免疫和精神等活动。当中医胆腑的生理功能失常时,会导致藏精汁助运化、主升发疏气机、主决断调情志、司勇怯御病邪和为枢纽通阴阳的职能失司,进而产生与IBS-D相关的临床症状。故而从“胆”阐释IBS-D的发病和治疗,以期为临床防治IBS-D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5期 v.20 87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大鼠低度炎症状态特点分析

    徐晴;原博超;刘畅;赵晓凡;温艳东;

    目的 通过构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 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低度炎症状态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将20只SPF级SD雄性子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12只。模型组采用新生母子分离(Neo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 NMS)、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TNBS)灌肠、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三因素复合造模方法构建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通过模型评价,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检测、大鼠肠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TNF-α、趋化因子2[Chemokine(C-C motif)ligand 2,CCL2]、IL-1β、IL-10染色及电镜观察,评估IBS-D模型大鼠低度炎症状态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疾病和证候方面都表现出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的IBS-D肝郁脾虚证特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18、TNF-α显著升高,IL-4、IL-10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结肠、回肠组织HE染色提示固有层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模型组结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TNF-α、CCL2、IL-1β染色程度增强;抗炎细胞因子IL-10染色程度减弱。电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结构轻度紊乱,屏障轻度受损,细胞间紧密连接可见缝隙。结论 IBS-D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以促炎因子表达升高、抗炎细胞因子表达下降、肠黏膜固有层免疫异常激活及屏障受损为特点的低度炎症状态,可以为疏肝健脾类方药治疗IBS-D低度炎症的疗效机制研究提供研究依据和思路。

    2025年05期 v.20 881-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 基于“阳道实,阴道虚”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刘贺轩;许二平;陈毅恒;刘朋良;黄懿;贾欧美;张秀娟;张楠;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type type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黄帝内经》中“阳道实,阴道虚”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其发病机理。胃肠二腑属阳,以通为用,为“阳道”;肺脾肾三脏属阴,纳藏精气,为“阴道”。胃肠被有形之邪阻滞,更兼精气虚衰则气化推动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基于IBS-C“阳道实,阴道虚”之病机特点,当以实则下其“阳道”、虚则补其“阴道”为治疗大法。“阳道实”之燥屎内结宜采用承气类通腑泻实,寒积横于胃肠则采用大黄附子汤加减;“阴道虚”之脾虚采用四君子汤加减,肺虚采用黄芪汤加减,肾阳虚采用济川煎加减,肾阴虚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文章以中医经典理论“阳道实,阴道虚”为切入点,探讨IBS-C的有效治则治法,以期丰富IBS-C的临床诊疗思路。

    2025年05期 v.20 890-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川芎嗪抑制PI3K/AKT通路调节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刘天瑞;左振魁;任兰鑫;王琳;

    目的 研究川芎嗪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调节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结肠癌细胞株SW480,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川芎嗪组(0.2 mg/ml、0.4 mg/ml、0.8 mg/ml)、溶剂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溶剂+川芎嗪组(0.1%DMSO+0.8 mg/ml川芎嗪)、740-YP+川芎嗪组(50μg/ml PI3K激动剂740-YP+0.8 mg/ml川芎嗪),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mRNA)表达水平、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 PI3K,p-PI3K)及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川芎嗪组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CNA的mRNA表达水平、p-PI3K及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川芎嗪浓度越高,上述变化越显著;0.8 mg/ml川芎嗪处理的同时联用PI3K激动剂740-YP后,740-YP+川芎嗪组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溶剂+川芎嗪组(P<0.05),PCNA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溶剂+川芎嗪组(P<0.05)。结论 川芎嗪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2025年05期 v.20 895-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陈皮活性成分治疗胃癌作用机制

    商佳荣;郑侠;朱瑾;郭炳阳;钱军;赵冬耕;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细胞实验,揭示陈皮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陈皮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ve平台获取相应的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和GEO数据库检索与胃癌疾病相关的靶点,并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确定陈皮对胃癌治疗的关键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采用RStudio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相关软件,构建陈皮活性成分与关键基因的交集网络、“中药-成分-靶点”网络、PPI网络以及“通路-基因”网络。利用PyMOL软件对陈皮的活性成分和关键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可视化分析。进一步进行细胞实验,检测Naringin对胃癌AGS细胞的作用、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共检索得到陈皮有效活性成分63种,预测靶点110个,确定陈皮对胃癌治疗的关键靶点34个。结合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结果,选择NF-κB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柚皮苷能够通过降低NF-κB信号通路的转录活性,抑制p65蛋白向细胞核的迁移,从而降低CXCL8的转录。结论 研究证明Naringin不仅能调控CXCL8的转录水平,还能抑制胃癌细胞对CXCL8的分泌,为揭示陈皮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5期 v.20 900-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 扶正消积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李国英;陈良;李慧;

    目的 系统评价扶正消积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PubMed、CBM、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采用Jadad质量评分法进行评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项研究,总例数18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扶正消积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肠癌,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1,95%CI(1.21,1.42),P<0.000 01],改善生活质量[WMD=7.08,95%CI(5.91,8.26),P<0.000 01],降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骨髓抑制[RR=0.48,95%CI(0.36,0.65),P<0.000 01]、白细胞减少[RR=0.50,95%CI(0.34,0.75),P=0.0007]、肝功能降低[RR=0.64,95%CI(0.45,0.92),P=0.02]、恶心呕吐[RR=0.58,95%CI(0.46,0.73),P<0.000 01]、脱发[RR=0.51,95%CI(0.33,0.77),P=0.001]、胃肠道反应[RR=0.61,95%CI(0.49,0.76),P<0.000 01],提高免疫水平:CD4~+[SMD=8.13,95%CI(6.01,10.26),P<0.000 01]、CD8~+[SMD=7.35,95%CI(6.28,8.43),P<0.000 01]、CD4~+/CD8~+[SMD=0.42,95%CI(0.25,0.58),P<0.000 01],提高血常规水平:血红蛋白[WMD=14.73,95%CI(12.64,16.81),P<0.000 01]、白细胞计数[WMD=1.33,95%CI(1.14,1.52),P<0.000 01],提高KPS评分[RR=1.23,95%CI(1.10,1.37),P=0.0003],而在血小板减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6,95%CI(0.42,1.04),P=0.07]。结论 扶正消积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肠癌可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2025年05期 v.20 908-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0K]
  • 从“免疫反应-胃肠微生态”探析健脾化湿法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薛婧;江锋;刘扬;苏新;高悦;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实现在胃内的长期定植与慢性感染,进一步影响胃肠微生态的平衡。免疫反应与胃肠微生态均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部分,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反应与胃肠微生态之间存在双向沟通,且调节免疫反应-胃肠微生态对于防治Hp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脾虚湿蕴是Hp感染常见的中医病机,脾胃虚弱为致病之本,湿邪侵袭是关键的致病因素。现代生物学研究认为免疫反应与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胃肠微生态的紊乱是脾虚湿蕴的关键病理因素。文中将进一步探讨免疫反应、胃肠微生态与Hp的关系,从“免疫反应-胃肠微生态”的视角深入探讨健脾化湿法在治疗Hp感染中的机理,为Hp感染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

    2025年05期 v.20 917-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 基于《四圣心源》“一气周流,土枢四象”探析脾胃病的病机与诊治

    张婷;王子康;夏悦桐;刘秋华;才艳茹;徐伟超;杜姚;李泽;杨倩;

    “一气周流,土枢四象”首见于黄元御所著的《四圣心源》,这八个字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简述了疾病与“一气”的关系,“一气”通过气机的升降带动“四象”之气的周旋,循环往复,贯通全身,如环无端,合而为一,即成“一气周流”的循环状态。《四圣心源》云:“中气虚衰,升降失调,百病丛生”。认为百病皆与中气升降失调相关,中气衰败或升降失常是疾病发生的关键,而脾胃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因此,“中气”在脾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在临床治疗时尤注重脾胃气机的升降。“一气周流,土枢四象”为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诊疗思路。

    2025年05期 v.20 924-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探讨“肝脾相关”理论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孙澜;王斯;周圣宇;何思伊;吕游;丁龙艳;李小雅;袁嘉丽;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慢性难治性肠道炎症疾病之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炎症性肠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且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肠菌紊乱与胆汁酸代谢异常的情况,且二者间又存在复杂的对话机制。中医学认为,肝、脾二脏生理病理相关,“肝郁脾虚”是炎症性肠病的关键病机。文章通过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论述肠道菌群紊乱是脾虚的生物学基础,胆汁酸代谢异常是肝失疏泄的微观体现。以“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为基础,探讨“肝脾相关”理论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中的现代生物学内涵,同时提出治肠当以疏肝健脾为要,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胆汁酸轴”防治炎症性肠病,有望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借鉴。

    2025年05期 v.20 929-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 葛根芩连汤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Meta分析

    刘秋宁;祝雨田;叶阳;贾小强;

    目的 系统评价葛根芩连汤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搜索葛根芩连汤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范围设定为建库时间至2024年11月18日。双人独立筛选、提取和评价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s Manager 5.4与STATA 16.0软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随机对照试验,141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07例患者,对照组71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应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相比,葛根芩连汤联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等),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降低血沉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同时改善肠道菌群水平并降低改良Mayo评分和Baron内镜评分。此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相较于单独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联合运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与葛根芩连汤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面效果更佳。敏感性分析表明,去除纳入的任何一项研究都不会影响结果。然而,因部分纳入研究的文献样本量较少,且所有研究均未提及使用双盲法,故目前仍需进行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以便进一步的验证。

    2025年05期 v.20 936-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7K]
  • 中药干预胃肠道菌群对胃癌及癌前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马瑶;郑芳艳;贾刘月;王小嘉;张玉峰;

    近年相关研究表明,胃肠道菌群紊乱与胃癌(Gastric cancer, GC)及癌前病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亦或是诱导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恢复失衡的胃肠道菌群对GC及癌前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可通过调整胃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以及内源代谢产物等途径,改善免疫功能、机体代谢和胃肠道黏膜屏障,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中药干预胃肠道菌群影响GC及癌前病变发展之间的潜在关系,探索中药与胃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并为进一步理解和明确中药的抗肿瘤机制以及中药在此领域中的防治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2025年05期 v.20 949-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文献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凤斌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用药规律

    杨希玲;张佳河;廖柳;侯秋科;刘凤斌;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析刘凤斌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学术经验和用药规律,以期在临床推广使用。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刘凤斌教授门诊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处方资料,并建立对应数据库,对符合标准病例的有效处方分别进行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性味、归经及相关新方的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病例226例,涉及中药174味,累计使用频次为3398次,使用频率>50%的中药有11味,依次是白术、当归、丹参、赤芍、黄芪、五指毛桃、鸡内金、半枝莲、鳖甲、猪苓、太子参;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等味为主;归经以脾、肝、胃、肺、心等经为主;对中药进行相关性分析:设置支持度>120,置信度>0.98,提取得到2味中药组成的药物组合有17个,3味药物组成的药物组合有12个,聚类分析得到7首新方。结论 刘凤斌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为主,兼行气、利水、除湿、解毒、补肾,全程注重调畅气机。

    2025年05期 v.20 958-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 我国音乐治疗领域学术关系构成与研究热点分析

    苏芷潆;欧沛瑶;乔佳慧;陈秋雄;贺柳;

    目的 分析总结我国音乐治疗领域文献信息,阐述该领域学术网络关系、应用现状与发展规律,为促进未来传承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CBMdisk、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通过应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总结音乐治疗领域文献结果,分析该领域研究规律与进展。结果 检索获得文献5287篇,核心作者23位,张鸿懿、魏育林、李小妹为前三位高产作者,确定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学术团队8个。研究发现音乐治疗领域的文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精神心理疾病、癌症、脑卒中等疾病相关特定人群的情志调摄、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是目前该领域学术团队关注的重点领域,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是音乐治疗的重要类型。结论 我国音乐治疗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学术团队与理论成果,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整体研究力度、广度亟待提升,应增加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大推广力度。

    2025年05期 v.20 963-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国医传承

  • 杨景锋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马卓;杨景锋;陈丽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近年来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导致患者出现生殖功能和糖代谢异常,临床表现多为月经异常、不孕、肥胖、痤疮等。西医多使用激素治疗,伴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并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杨景锋教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此病,临床疗效显著。文中介绍杨景锋教授治疗PCOS经验,杨景锋教授认为肾气不足、肾阴阳失调是本病的根本,最终导致血水不利是PCOS的基本病机。因此,PCOS基本治法为补血活血化瘀、温阳化气行水,按照月经周期调整肾阴肾阳,方用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合四物汤加减,结合病-证(症)-体灵活加减药物,并列举典型医案。

    2025年05期 v.20 973-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韩延华教授基于补肾调肝法治疗卵巢早衰性不孕症的经验探析

    孙小惠;韩亚光;张欣;韩延华;朱小琳;

    卵巢早衰性不孕症是指由于卵巢功能下降,导致卵母细胞数量和窦卵泡数减少,卵泡发育与成熟障碍,无法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而导致的不孕症。卵巢功能衰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骨骼、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统和认知等神经系统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是目前生殖内分泌领域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龙江韩氏妇科认为肾虚肝郁是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的核心病机,其主要病理因素为血瘀。临床上韩延华教授在传承国医大师韩百灵老先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认为治疗卵巢早衰性不孕症应以补肾调肝为基本治法,提出“温、养、通、调”的治疗原则,注重中西合参,取长补短。若胎孕既成,则尽早保胎。文中分别从西医学、中医学的不同角度分析卵巢早衰性不孕症的发病机理,并介绍韩延华教授运用韩氏自拟调肝汤、加味育阴汤等中药结合西医治疗卵巢早衰性不孕症的临床经验,通过临床病案分析韩教授的用药思路和诊疗方法。

    2025年05期 v.20 97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实验研究

  • 茵陈蒿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的作用机制

    王海伦;徐惠明;王桂林;

    目的 探究茵陈蒿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6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造模组和茵陈蒿汤组,每组10只。造模组和茵陈蒿汤组喂高脂饲料12周造模,造模第7周起,茵陈蒿汤组灌胃茵陈蒿汤(0.01 ml/g),其余两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6周。实验期间监测小鼠体质量,结束后取肝组织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血清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对肝组织进行病理染色和评分,用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化簇16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63,CD16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Ⅰ型精氨酸酶(ArginaseⅠ,ARGⅠ)、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甘露糖受体C2(Mannose receptor C2,MRC2)]及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茵陈蒿汤组NAS积分、脾脏重量、血清ALT水平、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显著低于造模组;两组血清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茵陈蒿汤组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IL-10表达下调,M2型标志物ARG1、MRC2、CD163基因表达上调,M1型标志物TNF-α表达受抑制,CD163/iNOS mRNA比值升高,M2型分化比例升高。结论 茵陈蒿汤对NAFLD具有有效的防治作用,其可调节NAFLD小鼠肝脏内的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进而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2025年05期 v.20 983-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益气活血方治疗ApoE-/-小鼠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和功效研究

    孙冉;逯瑶;贾多;王晓鹏;王一晓;秦敏;孙丰沣;李彩萍;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ApoE~(-/-)小鼠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以及对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雄性ApoE~(-/-)基因缺陷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适应性饲养1周,空白组小鼠普通饲料正常喂养,其余小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0只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11.1 mmol/L者为合格。3组小鼠按照分组药物干预,每周检测血糖,4周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HE染色观察心底病理变化;大体油红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胸主动脉正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益气活血方组10周后空腹血糖值显著下降(P<0.05);血清TG、TC、LDL-C均下降;心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整体恢复良好;主动脉脂质物堆积大部分减少;Nrf2、HO-1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可改善ApoE~(-/-)小鼠的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降低胸主动脉脂滴堆积,保护心脏和主动脉。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Nrf2-HO-1通路来实现。

    2025年05期 v.20 989-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临床研究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陈旧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液高凝状态与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韩方;胡文龙;李安;张映;丁浩;叶霆;赵圣云;肖丹;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陈旧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液高凝状态、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4年4月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4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FMA)评分,检测血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和高/低密度脂蛋白(High/low-density lipoprotein, HDL-C和LDL-C)],检测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D-二聚体(D-dimer, 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血浆凝血酶时间(Plasma 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4项中医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和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C、TG、LDL-C和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L-C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D-D和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T、APTT和TT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CT、D-D和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和TT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5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指标异常及血尿常规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陈旧性脑梗死能够缓解症状,调节血脂代谢紊乱及血液高凝状态,下调NSE水平而保护神经功能。

    2025年05期 v.20 995-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丹莪妇康煎膏联合西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盆腔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黄礼云;张君探;李淑玲;李雅琳;范海燕;

    目的 观察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SPI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盆腔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SPI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治疗组在对照组服药的基础上月经干净即加服丹莪妇康煎膏,连续治疗14 d,两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血清炎性致炎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子宫和卵巢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 PCT、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RP、 PCT、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PI、RI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子宫动脉血流PI、RI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卵巢动脉血流PI、RI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卵巢动脉血流PI、RI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 丹莪妇康煎膏联合氧氟沙星及甲硝唑治疗SPID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炎性致炎因子水平,提高子宫和卵巢动脉的PI、RI,临床疗效明显,治愈率高。

    2025年05期 v.20 1001-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石玲;陆康丽;杨蕾蕾;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8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HIFU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八段锦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月经失血PBAC评分、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子宫腺肌病病灶大小、性激素指标[雌二醇(Estradiol, E_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sing hormone, LH)]、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经期腹痛、经血结块、烦躁易怒、经前乳房胀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经期腹痛、经血结块、烦躁易怒、经前乳房胀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PBAC评分和月经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PBAC评分和月经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病灶体积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病灶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_2、FSH、LH、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_2、FSH、LH、CA125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68%(38/41)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八段锦治疗能够降低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抑制性激素表达,缩小病灶体积,改善子宫情况,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2025年05期 v.20 1006-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周丽娜;李佳佳;李颖;梁晴;陈玉凤;李丹;曹坤跃;

    目的 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达格列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glucose, 2 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lc)]、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β-cell function, HOMA-β)]、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清氧化应激[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 AOPP)、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32%(56/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4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和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FINS、HOMA-β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PG、2 h-PG、HbA1c和HOMA-I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INS、HOMA-β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AOC、SOD、CA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MDA、AOP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T-AOC、SOD、CA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清MDA、AOP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68%(6/62)与对照组15.52%(9/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达格列净治疗T2DM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胰岛功能。

    2025年05期 v.20 1012-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振腹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柏洁;沈潜;付国兵;齐恒;唐英渐;杨穆晨;谢丹丹;张治多;

    目的 观察振腹疗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CPP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男科、泌尿外科、推拿科门诊收治的CP/CPPS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振腹疗法,操作20 min,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 NIH-CPSI)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炎性指标(IL-17、TNF-α)。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21/22)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0.91%(20/22)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CPS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L-17、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振腹疗法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CP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2025年05期 v.20 1017-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陆野;范建国;魏子衡;

    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就诊于上海同合骨科医院门诊及病房的KOA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5例。对照组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针刀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膝关节滑膜厚度及积液深度、膝关节结构和功能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Short-form 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s 2,AIMS2-SF)评分]、血清标志物水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ase-1,TIMP-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滑膜厚度、积液深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膝关节滑膜厚度、积液深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WOMAC指数、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膝关节WOMAC指数、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IMS2-SF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IMS2-S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P-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FGF-23、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GF-23、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91%(50/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2025年05期 v.20 1023-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补肾强督清热法治疗肾虚湿热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和新骨形成的影响

    杨悦;穆闻君;曲诗情;李进;陈星捷;李璐菡;陈嘉雯;鄢泽然;张楠;陶庆文;阎小萍;孔维萍;

    目的 观察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肾虚湿热证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 A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和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肾虚湿热证AS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强督清化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标[Bath强直性脊柱炎总体评分(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tient global score, BAS-G)、脊柱痛评分、Bath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 BASFI)、Bath活动性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ASDAI)]、中医证候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1,DKK-1)、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 SOST)]、生活质量评分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躯体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 PF)、躯体角色(Role-physical, RP)、肌体疼痛(Bodily pain, 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 GH)、生命力(Vitality, 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 SF)、情感角色(Role emotional, 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MH)、健康变化(Health transition, HT)]。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BAS-G、BASDAI评分均治疗前降低,治疗组BAS-G、脊柱痛、BASFI、BAS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AS-G、脊柱痛、BASFI、BASDA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DKK-1、SOS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SR、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DKK-1、SOS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P、GH、MH、RP、R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BP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RP、 GH、RE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89%(34/37)明显高于对照组43.2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强督清化汤临床疗效突出,明显提升肾虚湿热证AS患者的生活质量,抑制新骨形成,优于塞来昔布,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25年05期 v.20 1028-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证候要素的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曾燕鹏;李雁;杨永良;熊彩华;王凯;邹乔;谷玉红;张碎虎;

    目的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常见中医证候要素及症状指标进行筛选,以期为临床进行ARDS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方法 以文献研究结果为基础,编制ARDS常见中医证候要素及症状权重的调查问卷,通过两轮问卷调查,分析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对ARDS的常见中医证候要素类型及其症状权重进行总结、修正、反馈及汇总。结果 ARDS常见中医证候要素为痰湿证素、热(毒)证素、气虚证素、血瘀证素、水饮证素、阳虚证素、阴虚证素和血虚证素。结论 应用专家问卷调查可以充分总结本领域专家对ARDS中医证候要素及其症状组成的意见,为临床ARDS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0 1034-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 解毒止痒方药浴辅助治疗尿毒症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钙磷代谢、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的影响

    廖志敏;徐蕾;谢锐;王利平;万波;赵成志;吴刚;

    目的 观察解毒止痒方药浴辅助治疗尿毒症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钙磷代谢、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9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症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解毒止痒方药浴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瘙痒评分量表(DirkR.Kuypers)评分、血钙、血磷、BUN、Scr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DirkR.Kuype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DirkR.Kuype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较治疗前升高,血磷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钙高于对照组,血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指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UN、Scr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38/42)高于对照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变化,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解毒止痒方药浴联合常规西药能够调节尿毒症瘙痒钙磷代谢紊乱,降低血肌酐,能显著缓解尿毒症瘙痒,疗效确切。

    2025年05期 v.20 1038-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理论探讨

  • 从肝风论治针刺干预过敏性疾病

    王露露;陈晟;金昕;赵茹薇;徐祯谦;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饱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疾病与风邪息息相关,组方用药必有祛风之品,但风从何而来却甚少讨论。文章首先论述肝风为过敏性疾病的重要病因;其次提出从肝风治疗过敏的临床思路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调肝息内风为主、兼祛外风和伏风的基本治疗原则,以期为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5期 v.20 1043-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从“血不利则为水”探讨肾性水肿的辨证论治

    王鑫丽;陈澍;陈思宇;张勉之;

    肾性水肿是一种常见临床表现,由于其难治和易反复的特性,备受关注。中医凭借其独特的辨证施治优势,形成了多种治疗肾性水肿的理论,并不断提高治疗效果。文中详细阐述了“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内涵及其在肾性水肿病机中的作用,提出肾性水肿的主要病机是肾虚血瘀,治疗方法多采用补肾活血法。临床上,通常选用补肾药、活血药及利尿药进行治疗,同时考虑到脾肾同补及湿瘀夹杂的情况,常配伍补脾药及祛湿药。“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为中医治疗肾性水肿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2025年05期 v.20 1047-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从《脾胃论》浅析李东垣之“汗”

    谭茗月;李坤峰;郑金栋;田向上;王彦刚;

    《脾胃论》是反映李东垣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目前对于其中“汗”的论述缺乏深入研究。文中通过汗证概述、汗证治疗、汗法的宜忌、汗出摄养四个方面对《脾胃论》进行梳理,总结了《脾胃论》中关于“汗”的论述。李氏认为汗出正常与否与阴津、阳气、玄府有关,汗出过多可引发人体多种疾病。《脾胃论》中明确治疗汗出症状的方剂共计7首,另有各类加减用药。李氏对汗法的应用可分为利湿、升阳、解表3类,且有明确的使用宜忌。以期能更全面地传承《脾胃论》的学术思想。

    2025年05期 v.20 1051-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综述

  • 益气聪明汤治疗脑系病症的研究进展

    王怡斐;王伟民;王松龄;

    脑系病症是指在一系列病因的作用下,导致脑的功能失常所表现出的一类病症,临床常有头痛、眩晕、失眠、记忆障碍等病症。益气聪明汤源于《东垣试效方》,已有研究证实益气聪明汤中的黄芪甲苷、黄芪多糖、白芍总苷、小檗碱、党参多糖、升麻苷、葛根素、葛根异黄酮等多种有效成分,均可起到保护脑神经及组织的功能,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衰老、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等机制对脑系病症产生治疗作用,文中从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药理分析三方面入手,对益气聪明汤治疗脑系病症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20 1055-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下载本期数据